
巴菲特的資歷比CFA要深多了,你看過英國女王考駕照了嗎!
讓我們先來看看CFA的歷史引用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網站上對CFA的介紹:「CFA協會(1962年設立)屬於非營利專業機構,是全球性投資專業人士會員組織,負責在世界各地主辦CFA考試,並為全球金融投資界指定體現職業道德的專業準則。我們再看看巴菲特的生平,1930年出身,到今年應該滿打滿算91歲了。巴菲特在30多歲的時候,依照百度百科的說法「1962年,巴菲特合夥人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1964年,巴菲特的個人財富達到400萬美元,而此時他掌管的資金已高達2200萬美元。 「在人家巴菲特眼裡,CFA持證人就是個小毛皮孩子吧,巴菲特為啥還要和小毛皮孩子考CFA巴菲特不考,那是人家不需要,他不需要CFA去證明自己,也不需要透過CFA加入金融圈的社交。但是人家不考,不代表我們就不用考。為什麼我們還要花那麼多精氣神去考CFA?因為CFA的考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訊號!
我來介紹一個經濟學的信號理論:著名經濟學家邁克爾·斯賓塞(Michael Spence)曾經討論了大學文憑的重要性,他提出:大學文憑主要的功能是信號顯示,讓僱傭者在信息不在對稱的勞動市場上,更便捷的對候選者進行區分。他在1973年發表的“就業市場的信號”的論文幫助他在2001年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訊號理論也可以用在我們對CFA考試的討論。 CFA的角色類似於大學文憑,它的作用除了讓我們能夠了解基本的金融知識以外,更重要的就是給市場一個極大的信號,讓你的老闆們(巴菲特)知道你很厲害,吃苦耐勞、專業性強,能加班,可以給他創造財富的人。金融業等社科專業不像選美,一眼就知道你是否符合要求;也不像技工,考核你幾個技術要求就知道你行不行。金融業選人的挑選成本很高,往往事後才知道你是否能夠勝任職位。因此CFA的證書就是給了HR一個你很優秀的訊號,讓HR能夠在茫茫人海中,把你挑選出來。金融業因為薪資相對較高,有越來越多人湧入,人們透過對學歷、學校排名、證書的多寡的比拼才能脫穎而已。其實這樣是現在流行的 」內捲化」的說法現實表現。從業人員尤其是剛工作的人,暫時還沒有完整業績曲線的人,往往很難判斷這個人是否能勝任工作。而CFA就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判別工具,起碼在你的職涯初期,可以讓老闆一眼就看到你。
例如,我在幫我的老闆挑選履歷的時候,對於有CPA和CFA的學生,我會另眼相待,即使不是名校也會多看兩眼。同是風雪趕路人,CPA和CFA考試的艱辛我能感同身受,因此也會認真的看看這些同學的簡歷,希望能夠給他們以幫助。所以,如果有可能,也希望你能擁有這樣一個強訊號。但是像巴菲特這種資深的投資人,他們已經不需要CFA來證明自己了。歷史的投資曲線可以證明他的能力。如果你已經有多年的工作經驗的話,透過工作成績更能反映出你的能力狀況。例如是否有幾次大型投資項目的工作經歷,歷史投資收益表現是否良好,過往募集的資金狀況等。如果你的履歷裡面能講這些故事,那麼對我來說,我也會對你產生非常大的興趣。因此巴菲特不考CFA不代表你就不需要考CFA;同樣的,別人考了CFA也不代表人人都要CFA。 Case by case,依照自己的整體狀況去分析,是最好的。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