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股終於回檔了:截至24年8月2日,標普500從最高點回檔了6%,那斯達克從最高點回檔了9%。

不少網友私訊我,問怎麼辦?

我們不用去猜2024年或2025年會不會「崩盤」。從我們決定投資股票的第一天開始,「崩盤」就應該是投資計畫裡面的事。投資股票不是存定期存款,不可能永遠向上,漲漲跌跌都是很正常。

從歷史上看,美股「史詩級崩盤」也不是一次兩次,最近的五六年內就發生過三次標普500超過20%的大跌:

2018年第四季大跌20%。

2020年Covid初發時一個月內熔斷數次,標普500指數下跌超過35%。

2022年聯準會升息後熊市一年跌33%。

美股的特徵就是跌起來又快又猛,之後會在半年到二年內漲回來,然後繼續創新高。長期看,沒有什麼例外,美股的大趨勢就是往上漲,回檔都是暫時的。

問題就是,我們身為散戶投資人怎麼樣度過這段令人不安的回檔期?

回溯歷史,從歷史中找答案

投資美股時間越長越發現投資拼的是“心態”,誰心態好,不在調整期被甩出去,誰就可以在後來笑得更好。

如果經歷過幾次大跌的朋友可能都有印象,每一次大跌的原因都不盡相同,然後坊間每次都會說「這次不一樣…」。然而,事實並非如此,雖然大跌的起因各不相同,過程卻是類似的,結果也都是一樣的。無論是Covid這種重大衛生事件,戰爭,又或者金融海嘯引起的“股災”,美股總能長回來,並繼續創新高。

2 建立長期投資的觀念

過去十六年我有帳戶使用最笨的無腦定投的辦法,也有帳戶使用過擇時交易的方法,最後發現“擇時交易”要么虧錢要么“贏小錢丟大錢”,反而是長期無腦定投的帳戶給了我豐厚的回報。 「擇時交易」或許可以一年翻倍或二年都翻倍,但是短期的翻倍意義並不大,如果我們能理解複利的原理,錢滾錢的複利威力在十多年以後才會發揮出來,之後它的威力越來越大。真的要自己拿複利計算機算一算才會知道。 「擇時交易」很難回答「何時賣出」和「何時重新買入」的問題,而且你必須永遠能回答正確這兩個問題才能永遠獲利,所以擇時交易短期也許可以,但長期很難永遠正確,它更多的變成了一個「運氣」的問題。

3 用閒錢投資

投資股票的錢必須是“閒錢”,而不是你中短期內要用的錢。如果你二三年後打算買房,你的頭期款不能用來投資美股。如果你All-In全部的資金,一旦股市回調,你就會睡不安穩,心情每天跌宕起伏,很可能在最低的區域割肉離場造成實質性虧損。我在2017年時候買了個期房樓花,當時說好2020年4月份交房付清首付,我就把首付款放在存款帳戶裡放了二年多,沒有去投資美股。如果當時投資了美股,遇到2020年3月的股市大跌,很可能會影響我收房。正因為我把這筆需要用的款項放在無風險帳戶,即使發生了2020年3月數次美股熔斷事件,我依然可以泰然處之,沒有賣出過股票,很快股市又重新漲回去了,讓我享受了2020-2021年大牛市的紅利。用「閒錢」投資,可以讓你安心投資,達到「長期投資」的目的。

4 有半年以上生活費的緊急存款

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投資是一場人生馬拉松,我們會經歷各種黑天鵝事件,像是失業,生病等等。經歷這些突發事件的時候,如果我們手上有一筆緊急存款就可以解燃眉之急,而不需要在下跌的市場中賤賣投資。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至少六個月的緊急存款,最好有長達二年的生活費作為緊急存款。這樣即使在熊市行情中,我們也可以安心等待市場回溫以後再賣出投資,而不必在下跌的時候賤賣而造成虧損。手上有一筆應急款,可以讓你多一份安心,多一份自信,心情不會隨著市場震盪而不安。

5 有具體的“投資計劃”

在你的書面投資計畫裡,應該要明確回調和熊市時候的具體操作。即使你是“短期擇時交易者”,也該如此。投資最忌諱隨著感覺走,一拍腦袋買或一拍頭就賣。如果你是”長期投資者”,那就很簡單:在交易軟體裡設置好定時定量買入的標的就好,然後勤奮工作,保證有持續投入的本金,牛市時你的市值增加,熊市時你繼續買入,你的持倉成本被攤薄, 等市場回暖以後,你就會快速收穫利潤。在回調的時候,當你心態發生動搖的時候,把你的書面投資計畫拿出來,好好讀幾遍,提醒自己投資是長期工程,必須保持長久一致性。你的心態會得到改善。

總之,股票崩盤,是早晚的事情,只要你參與美股投資相當長一段時間,你一定會遇到。然而,熊市不可怕,一般的回檔就更不可怕了。只要你做到以上的幾點,我相信你會調整好心態,淡然的度過每一個調整期和熊市。我相信在股市待過一段時間的,逐步都會適應這種回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