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耐吉(NKE)是美股的傳統產業股票,是道瓊指數的成份股,也代表著美國的精神。
去年看了《氣墊傳奇》,這部電影是講當年耐吉如何簽下當時並未成為巨星的喬丹,然後創造出運動員署名運動鞋(與運動員分成)的先例,然後發展壯大,並超越當時的幾大巨頭,成為業界龍頭的故事。
到了2021年的時候,耐吉的最高市值是2,000多億,大概是美股前20左右的位置吧。如今,看看耐吉,業績公佈後股價暴跌12%,這2年大概是跌了50%左右。現在是1200多億,已經跑到120名之後了。即這幾年排名退步了100名左右。
這代表著什麼?我猜這是代表著美國經濟的衰退的特徵。
橫向來看看其他的公司:3M,阿迪,它們的股價都沒有回到3年前,看看它們的財務報表,營收構成的地區,它們幾個都是來自大中華區的收入佔比都前幾年大幅下降。即:你可以理解為它們撤出中國,也可以理解為它們被中國打敗(拖累)。
同樣的問題,看看星巴克,前幾年沒有單列中國出來,其實中國的佔比很小,但可以看出,收入來自美國的比例比前幾年上升了幾個百分點,即它的主要戰線進一步收縮回到了美國,也是國際業務開始萎縮。
即:這些公司的國際業務開展得不順利,無法繼續無限擴張,業績無成長,或表示業績成長低於預期,所以股價就大跌,或漲不上去。
美國的企業靠的是創新地從無到有,然後逐步擴大競爭優勢,出海把業務做到全球範圍,這才讓它的企業提供無限量的增長,才讓股價無限增長,大多數的美股上市公司都不會侷限於美國的3億人口的範圍。
如果缺乏了競爭優勢,或是無法做到全球範圍,它的股價就會有天花板。中國很多企業就是無法出海,導致了它本身就有天花板。中國企業無法出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貿易對等原則,因為別人不能進來,所以別人也不會歡迎中國企業(最後都會被抵制)。
到底耐吉會否繼續雄起?無法判斷,畢竟美股100年的歷史當中,很多公司倒閉,也有很多公司都很強大,撐到了今天。兩種可能性都有。
錢都被其他的公司賺了,耐吉等傳統產業還能有多少生存和發展空間?所以這類公司最後會裁員,降成本,最後就是美國的失業率上升,然後再進一步影響信貸,物價,其他公司的利潤,經濟衰退就是這樣來的。所以我覺得那些公司一直在幻想著營收和利潤能無底線地成長,我覺得有點天真,畢竟貨幣總量就是那麼大,有人佔多了就一定有人佔少了,如果佔少了的那些人業務無法發展了,本來搶得多資源的人,最後也得被逼回吐出來,絕對不可能一勞永逸。
像耐吉這類的終端用戶,如果它的業務無法再擴大發展,或許本來計劃買什麼的,由於缺錢,就可能不買了,到時候其他的公司怎麼會不受影響呢?所以我覺得最後那些獨立不斷上漲的那些板塊,那些股票,最後也會被拖下水。接著再看看其它的傳統產業的股票是不是也會發展這一種業務收縮的情況,如果是的話,那美國的經濟衰退就進一步印證了。錢都被捲走了,哪來的錢擴大消費?
前兩年才看到前馬拉松記錄保持者基普喬格如何和耐吉配合研發跑鞋,耐吉的領導地位仍然很強大。基普喬格的馬拉松紀錄前段時間被一個年輕小夥基普圖姆給破了,2小時35秒的逆天成績,說不定真的有機會跑進2小時,成為人類第一人。然而這個年輕小夥竟然今年自己開車把車撞了,掛掉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作者:哈兒9000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