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總結:

耐吉,市值最高的運動品牌,也是知名度最高的運動品牌;

近年來股價走低的原因:

一是其21年的時候,估值過高,對於這個年均5%增長率的消費品公司,市場給了其高達35倍的平均市盈率(2500億市值對應70億利潤),遇到業績的風吹草動,陷入雙殺是正常現象;

二是其近年有些不思進取,也是大公司的通病,新產品的研發,以及品牌的煥新都沒有跟上節奏,被新晉時尚品牌追趕,丟失市場份額;

第三是行銷通路策略的誤判,輕視了批發商通路,也失去了市場。

展望未來,其良好的財務狀況,品牌的影響力依然強大,如果新任CEO能及時調整戰略,還是能夠繼續發展,保持每年5%的增幅,還是有很高概率的,但10年長週期的回報,也就是這樣了,無非3年左右的周期,可以再搏一個估值上升的回報而已。

看看就好。

(一)公司概況:

1.美國耐吉,成立於1964年,1980年紐交所上市,以運動鞋為主、服飾為輔;

目前(2024.11)股價為80美元,市值為1,200億美元;

在2000年,股價為5美元;2010年,為15美元;2015年為50美元;2020年,為100美元,最高在2021年至170美元(2,500億市值)。

屬於長牛股,不過最近十年,漲幅只有一倍左右;而且最近三年,跌幅不小,22年跌30%,23年跌5%,24年現在也跌了25%。

分析原因,可能20年疫情,帶動健身消費行情看漲,雖然20年5月發布財報營收下降5%,21年5月公佈的營收成長20%,但股價在20年全年上漲40% ,21年繼續上漲20%;

但22年5月公佈的財報,顯示營收成長5%、23年成長10%、24年持平,對應的股價是,22年跌30%,23年跌5%,24年現在也跌了25 %。基本上是根據其季報業績,提前半年,影響了全年的股價走勢。

而最新的季報(24.06-24.08)顯示,營收跌10%;前一季營收跌2%;所以如今的股價走勢也是下跌趨勢。

其營收,從22年開始的疲軟,是因為大環境疲軟、中國市場等原因;

其最新價格,耐吉的遠期本益比在29倍以下,顯著低於其歷史平均的36倍水準;

2.其年報月是5月,在24年年報中,營收是510+億,淨利60-億,和23年基本持平;

其500+億營收中,依類別分:鞋類350億(佔70-%)、服飾140億(30-%)、還有設備20億;

依地區分:美國40-%、歐中非25%、中國15%、亞太和拉丁美洲15-%。

3.其營收從2015年的300億,到2024年的510億,年化複合成長率為6%;

淨利從2015年的33億到24年的57億,年化複合成長率為6%;

經營現金流量從2015年的47億道24年的75億,年化複合成長率為5%;

自由現金流從2015年的37億到24年的68億,年化複合成長率為7%。

4.其24年回購加分紅為63億,從2015年到24年合計回購加分紅為500億,年均50億;這10年利潤表中,淨利合計為420億,利潤都分了。

5.其截止24年5月底,總資產380億,總負債240億,股東權益140億;

其中現金類資產為120-億,庫存為75億,固定資產80億,商譽不多;

負債中,有息負債為90億(短10長80)。

資產狀況良好。

6.耐吉目前存在的問題:

(1)產品缺乏創新,也不夠時尚,還不夠性價比;例如在關鍵的跑步領域,專注於性能的On、Hoka就分流不少顧客;

(2)熱衷於自有銷售通路、網路銷售通路;對批發商通路重視不夠,給了競品擺上貨架的機會;

(3)在疫情期間,網路銷售為耐吉帶來穩定成長,但在客戶回歸線下的時候,耐吉沒有跟上節奏。

(4)過度依賴經典款、限量款;而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新興品牌湧起,例如擁有Hoka的Deckers Outdoor、瑞士的昂跑、安踏和旗下的薩洛蒙Salomon、特步旗下的索康尼Saucony、 Lululemon等。

7.CEO的更換

多納霍自2020年1月起擔任耐吉首席執行官,主要任務是加強耐吉的線上業務,並透過直接面向消費者(DTC)管道推動銷售。然而,在他任期內,耐吉的業績成長放緩,股價也出現下跌。

多納霍於2024年10月正式退休,由在耐吉工作32年的老將艾利歐特·希爾接任總裁兼執行長一職。

希爾在耐吉,一直做的是商業運營,20年退休,如今重返耐克,投資人希望他能修復耐吉與經銷商之間的關係,並加速新產品的開發,重振耐吉的創新精神。

8.公司股權結構:Philip Knight(耐吉家族) 18%、先鋒領航8%、貝萊德6%等